茶文化小艾生活网

小艾生活网
汇集全国生活信息,旅游景点大全,生活百科知识

青州剪刀

青州剪刀的基本介绍青州剪刀始于明朝嘉靖年间。至清嘉庆年间时,青州城的北营街上出现了“家家支红炉、户户铁锤响”的生产剪刀的兴盛景象。

青州剪刀

青州剪刀的基本介绍

青州剪刀始于明朝嘉靖年间。至清嘉庆年间时,青州城的北营街上出现了“家家支红炉、户户铁锤响”的生产剪刀的兴盛景象。特别是刘家生产的“大三剪子”,更是以其水平好、信誉高而深受人民群众的喜欢,在当地有“大三剪子不需要挑”的美传。现在,“青州”牌剪刀已作为历史悠久的名牌商品而享誉海内外。

商品特征

劲口好是剪刀外部水平的要紧条件之一,没劲口就不可以剪东西,淬火则是为了保证剪刀的内在水平。用剪刀和维修剪刀有句老话,叫做“长短不齐不算病,就怕一股软来一股硬”,就是讲淬火的要紧。

长期以来,青州剪刀一直沿用传统的手工生产方法,工艺复杂,工序繁多,设施容易,品种单一。进入80年代,乘市场经和改革开放的东风,青州剪刀厂公司通过企业整顿和技术改造,在传统发兰剪的基础上,相继开发了裁缝剪刀、花枝剪、果枝剪、羊毛剪、白铁剪、不锈钢菜刀等系列商品,现有50多个花色品种。企业的进步好似插上了腾飞的翅膀,由原来的小型企业非常快进步为中型企业。

历史民俗

剪刀作为大家平时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具,在中国有悠久的进步历史。这从唐代诗人贺知章《咏柳》诗句“不知细叶哪个裁出,2月春风似剪刀”中即可略知一二。民间源远流长的剪纸艺术,也从侧面证明剪刀在中国的悠久历史。汉字“剪”的象形意思就是“刀前还有一把刀”,古人将剪刀又称“龙刀”,可见其在日常的重要程度。中国现存最早的剪刀距今已有2100多年了。

做法

工艺

青州剪刀的制作工艺极其复杂。普通一把剪刀的制收获要经过3个工段、72道工序。第一,从搭配材料到制成半成品,需要23道工序,主要有配料、锻雏形、熟钢、锻剪头、弯葫芦、锻剪股、制作凹槽、端劲口等。从半成品到做成剪刀,要经过41道工序,主要有抢剪刀、锉剪刀、淬火、磨剪刀、压光、锉剪股、装配等。仅做一个小垫圈就要8道工序:裁条、冲眼、打毛刺、剪圆、锉圆、割花,摆设、烤色。不经烤色割出来的花是白色的,经过精心烘烤则变成红、黄、蓝、紫四色,异常美观。还有的工序既复杂又要紧,如端劲口、调劲口、淬火、细磨刃口、调整装配等,都是维持青州剪刀特征的要紧工序。

青州剪刀的获奖荣誉

经过青州剪刀人的不懈奋斗,“青州”牌剪刀自1992年起连续三届荣获“山东著名商标”称号,并荣获山东名牌商品称号,2001年被评为中国国际农业展会“名牌商品”;2002年被评为刀剪行业专家委员会推荐的“信得过商品”,被中国五金制品协会授与“市场畅销商品”,2003年4月7日荣获中国刀剪行业的最高殊荣,被中国五金协会授与“中国刀剪十大驰名品牌”。

打赏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小艾生活网 » 青州剪刀